金融硕士的实习骗局
文 | 魏荣欢
编辑 | 陶若谷
(本文来源公众号极昼工作室(media-fox)
微信号 H.C.
在这样的时候,王天磊和付雨泽遇上了承诺留用机会的“胡首席”——官网上他的照片,西装、平头,是很多实习生憧憬的行业精英。学生们觉得遇上了“伯乐”:不在意简历约束,认可他们积极勤奋的内里,“咱们这边应该不怎么卡学历,只要本科和硕士至少有一个是211就行。”
付雨泽又安下心干活。今年3月初,他还接到胡老师的电话,说去人力看了答辩成绩,“分数挺高的”。对方解释,出结果这么久是因为他的本科学校不在系统里,要走特批流程。
4个OFFER
相比为了一份offer苦等的付雨泽,复旦学生刘晟睿的毕业季就显得轻松多了。
漏洞无声
几个实习生事后回顾,陈卓和付雨泽写过5份同题报告,路晴做的PPT也是付雨泽写的报告。不过除了付雨泽写的第一篇,谁也不知道其他报告最后用在了哪里。恰巧行业常态是“有些报告仅在公司内部使用”,也没有让实习生们太多生疑。
留用许诺对“双非”学生来说,是一份多年努力的反馈——终于赶上同龄人了。想要offer的渴望盖过了那些不寻常。即便是当“小黑工”,那种没有经过人力流程,由业务部门直接招聘的实习生,如果首席分析师帮忙申请,留用几率还是有的。
财经博主王大力介绍,正式实习生名额有限,而刚成为资深或首席的分析师,在组建团队时需要有能力的实习生培养新组员;本科“双非”学生为了获得优质学习机会,也乐意接受;供需关系强,“小黑工”成为秘而不宣的行业常态。
很多实习生过去就是。陈卓之前在一家头部券商做了三个月,没签任何合同,但带教老师指导他独立撰写报告,还在实习结束后帮他内推。
在这样的场景中,实习生们被裹进骗局似乎很容易解释了。刚升为首席分析师的胡川就是为了组建新团队,委托正式实习生刘晟睿发招聘信息,没走HR流程,还给了他邮箱密码方便接收简历。王天磊投递的信箱就是胡川本人的。在他之后“入职”的付雨泽、陈卓和路晴等人,投到了刘晟睿新注册的自己的邮箱。
陈卓到后期已经严重怀疑自己是“小黑工”了。在隔壁组实习的同学有工资,而他没有;他要来了HR的微信,介绍自己,问答辩时间,对方在验证消息里回了一个“?”付雨泽临近转正之前,突然收到了新任务,他疑惑为什么不能用之前的报告答辩?
但他们都没有继续追问,还是那份担心,“我如果去调查让他知道了,觉得我不信任他,以后还怎么在他手下工作?”
最令人意外的是,骗局或许早该在去年5月31日就揭穿。那天,第一个加入实习的王天磊接到了两个胡川的面试电话。
第二个才是真的胡川,问了很多细节。王天磊在上一通电话里的自信被对方的气场压住了,他试探着问之前布置的任务是否还要继续,对方说没有安排过任务。他把微信“H.C.”布置任务的截图发过去,胡川说,“先不用说我联系过你”。
两个声音,两个微信,两个不同的电话号码。王天磊懵了,凭面试感受,他知道第二个大概率是真的“首席”,但他希望第一个是,“毕竟他画的饼太美好了,像我这么一个不怎么被待见的学历,能拿到一个暑期正式实习太不容易”。
一周后,真正的胡川告诉王天磊,人力对学历有要求,留用几率很小。他这时已经明白被骗,不过他以为之前那位“H.C.”是团队里某位研究员,默默删掉了微信没有追究。他不知道在之后的大半年里,陈卓、付雨泽、路晴等多名学生因此被骗。
八名实习生中,除王天磊外,还有一人发现了骗局中止实习,但学生们不想惹事,更怕被其他公司知道这段经历,没有讲出来。同样,为了保住自己和公司声誉,知情的分析师也没有公开信息。据证券时报报道,胡川曾经发短信警告刘晟睿,“你如果再这样,我肯定要走法律程序的。”但这似乎没有吓到刘晟睿。他继续招募实习生,还在离开A公司后,接连换了三家公司。
金融圈的羽毛
今年4月底,付雨泽完成了最后一篇报告,但被通知审批没过,结束了长达10个月的实习。“你整体表现离我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,这可能也和你本身的专业背景认知水平有关系吧。”他被告知后,一直沉浸在能力不足的自我怀疑中。
直到一个月后,他在社交平台上看见陈卓描述被刘晟睿骗实习的经历。“努力了这么多年,一口气都不敢喘,到临门一脚变成了泡影,我能不幻灭吗?”整整一个月,付雨泽待在家里什么都不干,也羞于启齿自己的遭遇。
捅破窗户纸的是实习生陈卓。整个冬天,他和付雨泽一直在等,班里大部分同学都已初步确定去向,他们手里还没有一份录取通知。今年3月,刘晟睿拿到4个offer的那个月,他告诉陈卓答辩没有通过,理由是:公司临时提高了选拔标准,需要本硕均为985。
这份实习拖了陈卓太久。中间有一次几乎绝望时,刘晟睿告诉他,“恭喜答辩通过,人力已经在走流程了。”陈卓格外开心,疑虑也打消了——假如只是想找个“小黑工”干活,完全可以说答辩没过,没必要发offer。那时,他拒绝了另一家公司发来的实习邀约。
但突然又变了,他终于鼓起勇气给“H.C.”发去一段长文,想找人力资源部确认。被拒绝后,陈卓又提出实习证明和实习补贴的要求,刘晟睿回复,“抱歉我已经离职了,没法帮你沟通了”。陈卓去找学校就业中心,甚至报了警。但那个人是谁?他连对方的名字都不知道,警方无法立案。
这件事一直在陈卓心底积压。听说胡川去年年底就离开了A公司,他甚至猜过是他离职导致自己无法留用。有时他会点开“H.C.”的微信,发现隔一阵就改名,头像也随之更换,决定发帖曝光。中招过的王天磊一眼就认出了假微信名,私信陈卓,骗局招数都对上了,“H.C.”就是刘晟睿。
事情开始在网上发酵,复旦大学金融专硕群里,张烨没想到操盘手是平日不显眼的刘晟睿。被同学问起,刘晟睿否认了,“当然不是啊,有人故意搞我”。
被骗的小群陆陆续续变成了7个人。一位与陈卓同期的女生在入职新公司背调的时候,被发现在胡川组里的实习经历不存在,本已发出的offer被取消,她才知道被骗。她始终不愿加群,担心影响现在的工作。
陈卓在网上公开发帖,向复旦大学寄实名举报信,鼓励小伙伴都去写,但多数人不愿意。王天磊说:“这样一个为了得到利益不择手段的人,你跟他对抗,不觉得他以后报复你会很可怕吗?”学生们最终商定轮流去警方报案,得到的回复基本一致:没有人身财产损失,很难定义诈骗。
在这期间,更多刘晟睿的信息被曝出:本科第一年在华东理工大学就读,后插班到复旦大学;已顺利完成毕业答辩、预备党员转正,他的名字还出现在六月初公布的优秀毕业生名单里。陈卓举报后,刘晟睿被取消优秀毕业生资格。
还有一封写给复旦大学的信在同学之间流传。据知情人透露,自称“刘晟睿母亲”的写信人在开头介绍自己是一名大学教师。在她的描述里,“券商行业实习招聘流程混乱的情况存在已久”,刘晟睿“耳濡目染了一些不规范的行为和操作”,这封信直接发到了复旦经济学院公共邮箱。
“在某些事情上,我家儿子毕竟还是一名学生,没有踏入社会,有些事情想得有些天真、幼稚,考虑不周,但是他从来没有恶意,它本身作为一个实习生,是绝对不会想过要去伤害和耽误同是实习生的别人。”信中写道。
今年6月24日,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就此事发布情况说明,称“在进一步调查核实中”。通过一位复旦的老师,实习生们了解到,刘晟睿承认了大部分的事,但解释自己之前帮老师做过招聘,以为去了新的公司,也有义务帮老师挑选候选人。王天磊转述复旦老师的话:“他还说是给实习生们更多机会”。
实习生的遭遇搅动了金融圈的沉默。一位分析师透露,目前证监会对实习生监管严格了很多,要求把参与过报告撰写的实习生贡献价值做了梳理。之前发过offer的公司都纷纷与刘晟睿解约。
“付费内推实习”也随之被曝光。据王大力介绍,号称几万块可以买内推岗的,很可能推的是“小黑工”,金融公司内部员工可从中抽成,这在业内早已不是新鲜事。今年5月底,另一个被骗实习的学生找他曝光,情况和刘晟睿的骗局类似,只不过实习时间不长,事情渐渐淡下去。
王大力说,操作骗局的学生后来写了一封道歉信,说自己“也被别人骗过,所以想模仿作案”,也有不自信的因素,想去评估一下竞争对手到底怎么样,还“想加快实习工作速度”。
8月上旬,复旦大学给予刘晟睿警告处分、取消优秀毕业生及预备党员资格。多名行业人士认为,他以后进入金融圈几乎是不可能了。“这里的人都会把爱惜羽毛这句话放在嘴上”,王大力说,“如果不爱惜,行业会告诉你不在乎自己声誉的后果”。
陈卓入职了新工作,但不再是写行业研究报告的岗。写了大半年,陈卓对报告的专业性和权威性卸掉了光环。一开始,他觉得把认知变成真正的收益,很有成就感,后来发现各家报告看起来非常冗杂、雷同,“东拼西凑、人云亦云的情况比比皆是,报告的参考价值非常有限”,甚至是实习生完成的。
付雨泽按社招身份入职了一家排名普通的公司。之前他接受媒体采访被猎头看到,即将到手的工作黄了。他坚持要追诉刘晟睿的法律责任,无论如何给自己一个交代,但又怕维权对工作造成影响,“我每天都活在担惊受怕当中,虽然我什么事都没有做错。”
(为保护隐私,文中人物均为化名)
END
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
好书推荐: